CTO/CIO不僅需要幫助企業完成底層技術架構的搭建,更要考慮底層技術架構與業務的適配性,從而在技術上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支撐。
|
CTO/CIO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決策失誤,常見的是如下3種。
底層技術架構沒有與前端業務需求相匹配,形成IT怪圈,難以打破。
技術部門角色定位模糊。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過于重視技術投入,導致技術投入過大,業務價值不明顯。
01形成IT怪圈
如果數字化轉型團隊,特別是負責數據治理的技術部門,沒有完全打通內外部數據,便會產生IT怪圈。前端業務場景不斷變化,業務部門需要隨時響應用戶需求。期間,業務部門會不斷向技術部門提出各種需求,即使有些業務需求簡單到并不需要技術人員操作,只需要簡化數據治理的流程或步驟即可,但由于數據治理得不徹底,技術部門不得不隨時響應前端業務部門這種粗糙、簡單的需求,導致無暇開發更為復雜的應用。如此循環下去,技術部門將陷入IT怪圈,無法抽身。
出現IT怪圈的原因在于企業建設的數據中臺架構是錯誤的,數據中臺沒有發揮自身的價值,數據沒有形成閉環,底層數據架構沒有得到糾正,IT部門通過錯誤的數據中臺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長此以往,IT怪圈會不斷演化,造成越來越多的問題。
02技術部門角色定位模糊
技術部門角色定位模糊是中臺實施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錯誤。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央廚房里有人洗菜、有人切菜、有人買菜,飯店一天能接待幾千個客人,但如果中央廚房沒有建好,整個流程不完善,可能大廚要負責買菜、洗菜,甚至要去看兩天倉庫,最終結果是大材小用—技術人才在做沒有技術水平的事情。
很多企業配置的IT人員不少,但是職責、分工比較模糊,人力沒有被高效地利用起來,造成了人力資源浪費。
除此之外,對技術性人才的職責定位不準確,讓技術性人才過多參與非技術性工作也是不合理的。
03技術投入大,業務價值不明顯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另一個常見失誤就是企業內部技術團隊強大,對數字化轉型投入較多,但是無法直接產生業務價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2個。
一是IT與DT沒有融合。企業內部沒有DT,就無法實現IT與DT的融合。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業務層面的IT投入隨著企業的發展日趨完善,甚至趨于飽和,但是數據驅動業務相關的人才較少,這表明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投入更傾向于IT方面,而不是DT方面,顯然無法達到數據驅動業務的目的。
二是IT人員做DT相關的事情。IT人員擅長根據需求寫代碼,而DT人員更擅長用數據驅動業務,如果讓IT人員執行DT任務,很容易出現錯誤。IT人員缺乏DT思維,只能大量開發各種IT系統來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但是此舉恰恰阻礙了轉型步伐—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的數據屏障導致企業無法形成數據閉環。
(來源:蘇州國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