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疊加國內疫情,讓中國企業暫緩了出海投資的“腳步”,而一眾CEO們也開始為適應新的全球形勢在跨行業并購、供應鏈重組、可持續發展三方面急尋新的出路。
|
5月11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在上海連發兩份重磅報告,分別是《2022年一季度中國海外投資概覽》《2022全球CEO調查暨并購交易市場回顧》,在報告中,安永通過對中國在內的全球超過2000名各類不同企業CEO的調查,揭示了在當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態下,全球商業活動受到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歐美市場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已創近三十年新高,今年4月, IMF將全年世界經濟增長調低至3.6%,全球經濟復蘇預期顯著放緩。從中國國內情況來看,盡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長 ,開局總體平穩,但多地疫情反復對許多企業正常運行造成沖擊。綜合各種因素,預計中企海外并購動能進一步減退。但地緣政治風險加速全球供應鏈重塑進程,中企海外綠地投資或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卑灿溃ㄖ袊┖M馔顿Y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表示。
而安永-博智隆大中華區主管合伙人關文俊則對另一份報告解讀稱,大中華區的CEO們正在制定長期增長的計劃,如安永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轉型交易、商業靈活性、可持續發展是2022年企業的關鍵驅動力。當下,技術顛覆和數字化轉型催生了新一代的創新者,模糊了行業界限,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與價值鏈,這迫使企業開始重新評估其競爭和戰略。
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盛松成撰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給原本處于恢復進程中的經濟帶來新的挑戰。尤其是本輪疫情多點散發并且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核心城市,對經濟沖擊的外溢效應較為明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主要體現在二季度。本輪疫情不僅直接影響服務業,也沖擊了制造業,供應鏈阻塞給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帶來挑戰,穩就業壓力增加,消費恢復也可能更為緩慢。
海外投資腳步放緩
安永發布的今年一季度我國海外投資數據有喜有憂。
喜的是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342.9億美元,同比增長 7.9%;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69.2億美元,同比增長8.5%;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9%,持續領先整體增速。憂的是中資企業的海外并購總額為58.5 億美元,同比下降65%,創歷史單季最低;宣布的交易數量為107宗,同比減少25%。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是當季唯一錄得交易金額增長的行業,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473.9億美元,同比下降11.5%。
報告顯示,中企本期在歐洲的并購金額和數量均位列第一,宣布的并購金額為21.3億美元,在連續三個季度落后于亞洲后實現反超,但仍同比下降74%;宣布的交易數量43宗,同比下降20%。按交易金額計,投資主要流向德國、意大利和荷蘭等國,主要投向醫療與生命科學,以及金融服務行業。
“俄烏沖突對全球尤其是歐洲的經濟穩定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歐洲通貨膨脹持續上漲,能源問題正推動歐洲各國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以德國為例,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的立法草案設立了兩個階段目標:在2030年實現 80%的可再生能源供電,2035年達到幾乎100%。未來歐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與合作機會將繼續增加!敝苷衙慕庾x報告時指出。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顯示,在亞洲中資企業的海外并購在一季度降幅較大,并購金額為21.1億美元,同比減少63%,宣布的交易數量30宗,同比下降19%。按交易金額計,投資主要流向印度、新加坡和韓國,主要投向消費品以及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
而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穩定推進以及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下區域供應鏈優化需求的增加,亞洲預計將繼續成為中企海外投資的重點區域之一。同樣中資企業在北美宣布的海外并購金額為11.7億美元,同比繼續減少41%;宣布的交易數量22宗,同比減少39%。主要投向金融服務以及先進制造與運輸行業,且投資主體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為主。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減緩,中資企業對外承包工程新簽降幅也擴大。
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企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473.9億美元,同比下降11.5%;完成營業額290億美元,同比下降 3.7%。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07個,其中上億美元項目109個,其中較大型項目如新簽的由中企總承包的烏干達油氣集輸系統項目,金額超6億美元。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新簽合同額246.4億美元,同比下降21.4%,占新簽合同總額的52%;完成營業額159.7億美元,同比下降10.1%,占同期總額的55.1%。
CEO們急尋出路
在全球商業活動陷入低潮時,企業的掌門人也在調整發展思路。
《2022全球CEO調查暨并購交易市場回顧》通過對超過2000名企業高管在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的調查訪問,其中受訪企業來自53個國家/地區,涵蓋14個行業領域;其中580名受訪者來自亞太地區,131名來自中國。
“調查顯示,2022年跨行業并購將成為中國CEO的重點關注方向。隨著非傳統競爭對手競爭的加劇,技術顛覆和快速數字化轉型加速了創新者進入市場的步伐,從而模糊了行業邊界,觸發了新的行業模式和價值鏈。68%的中國CEO受訪者表示跨行業并購將重塑他們的商業模式,從而幫助公司獲得創新技術、人才和新的生產力!卑灿来笾腥A區交易與資本運營主管合伙人衛濱表示。
衛濱進一步指出,預計2022年并購交易市場會將繼續聚焦國內,得益于雙循環、產業升級、國企改革等一系列宏觀倡議,企業將繼續重新審視其運營模式與戰略,并需要資金來重新配置業務,進而推動并購交易活動。私募基金整體流動性預計保持高位,交易活動保持強勁。此外,在政府主導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穩投資、穩生產、穩經營。同時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
此外,報告顯示國內的CEO還是著重在供應鏈方面進行重塑,有93%中國CEO受訪稱他們正在積極地重新配置運營資源與供應鏈,以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同時過去兩年,疫情給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影響,全球79%受訪CEO表示已經調整或有計劃調整企業供應鏈,以減輕成本壓力與不確定性風險。
“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困難并不是供應鏈問題的唯一原因,勞動力、原材料價格、零部件及半成品價格一直在持續上漲。因此有超過30%的中國CEO受訪者表示,供應鏈重組的主要驅動力是降低成本與風險,另有27%的中國CEO受訪者表示,企業已調整供應商數量來提升供應鏈彈性!毙l濱稱。
不過在關文俊看來,伴隨社會運行逐漸回歸正;,資本市場進入新常態,今年中國并購交易將繼續聚焦國內市場。因此,中國企業更需要把握轉型機遇,在企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加速戰略轉型,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適應新競爭格局,尋求更長遠可持續的發展。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