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注著美國各大科技公司的動向,你可能會發現最近一股暗流正在很多公司中涌動——一大批美國公司的高管、特別是首席財務官相繼宣布了離職。
對于整個美國科技領域來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相較于對普通員工的裁員或部門調整,公司高管、特別是 CFO 和 CEO 的的變動往往更加敏感和引人注意。由于這兩個角色往往對企業的業務和財務情況有著綜合性的了解,他們的離職一般都會給外界傳遞出不好信號。
|
而最近幾個月來,一些美國科技公司的高管相繼離職,讓本就已經步入寒冬的市場再次蒙上了陰影。
寒冬來臨,嗅覺靈敏的 CFO 們率先 " 跑路 "
CFO 掌握一家公司的財務大權,一般直接關系到公司的財務安全和發展前景。作為 CEO 們的智囊,CFO 們在公司掌握著不可替代的話語權,很多公司都會高薪聘請有經驗的 CFO 幫助推進公司財務擴張或上市,CFO 也往往是公司高管中僅次于 CEO 的最高薪的職位。
根據 Salary.com 的統計 ,截至今年 9 月美國 CFO 的基本工資中位數為 36.2 萬美元,而加完獎金和福利的總薪酬中位數達到了 50.6 萬美元。

圖片來自 Salary.com
很多大型科技公司的 CFO 的薪資都相當驚人。比如 2015 年谷歌從摩根士丹利公司挖來了 Ruth-Porat 擔任公司 CFO,光簽字費就 500 萬美元,谷歌還承諾兩年內這位 CFO 將拿到總共7000 萬美元。此前 Snap 聘請亞馬遜的財務副總裁 Tim Stone 擔任 CFO 也給出年薪 50 萬美元再加 2000 萬美元的天價大包。
作為掌握著上市公司未被披露的重要財務信息的公司財務信息的掌管者,CFO 做出離職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預先覺察了企業未來面臨的重大財務風險,出于逃避風險、避免承擔責任等多方面的考慮而做出突然離職的決定。因此美國科技公司 CFO 們近期的頻繁離職也格外讓市場警惕。而近期很多美國公司、特別是一些科技型成長公司就接連傳出了 CFO 離職的消息。
本月初,全球最大的綜合 NFT 交易平臺 OpenSea 的首席財務官 Brian Roberts 宣布離職,而距離他去年年底宣布上任才僅過去了 10 個月。此前,Brian Roberts 曾在 Lyft 擔任了七年的首席財務官,并一手幫助 Lyft 完成了各輪融資和上市。

圖片來自 Bloomberg
目前 Brian Roberts 的角色已經從公司的 CFO 轉成了 Opensea 的顧問。Brian Roberts 的辭職可能也再次側面印證了 Opeansea 當前的情況不容樂觀。
今年以來,Opensea 業務層面嚴重縮水。根據 NFT 市場研究公司 DappRadar 的統計數據,在過去 30 天時間里,OpenSea 平臺的交易金額只有約 2.5 億美元,和去年 12 月的 25 億美元交易額相比下降九成;第三季度其 NFT 銷售總額為 34 億美元,而今年一季度總額為 125 億美元。
此外,公司管理層面也是動蕩不安。此前 Opensea 就宣布了高達 20% 的裁員比例,而近期除了 Brian Roberts 的離職之外,負責商務開發的副總裁 Ryan Foutty 最近表示自己也已經從 Opensea 離職。

Opensea 的交易數據,圖片來自 DappRadar
這樣的經營困境不僅發生在 Opensea 身上,科技金融作為最近估值下跌的重災區,也傳出了 CFO 離職的消息。
上周,年初估值高達 123 億美元的硅谷商業信用卡巨頭 Brex 宣布裁員 11%,同時也確認了其首席財務官 Adam Swiecicki 即將離職的消息。
Brex 曾是 YC 近幾年孵化出來的最成功的初創企業之一,其創始人 Henrique Dubugras 可以說是硅谷創業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年輕人:16 歲創立了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三年后賣掉了公司去了斯坦福大學,6 個月后輟學再次創業,22 歲創立了 Brex,至今已經融了 12 億美元。
但在金融科技大退潮的當下,Brex 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 6 月 Brex 宣布將停止為傳統的小型企業提供服務,并將重點轉移到新產品 Empower 上幫助早期初創企業擴大規模,接著很快就傳出了大幅裁員的信息。
除了金融科技外,正在猛烈調整的新能源和自動駕駛領域也傳出了 CFO 離職的消息。本周三,法拉第未來宣布其臨時 CFO Becky Roof 已經辭職并立即生效,同時表示公司已經通過裁員和減薪以換取股權、削減成本和節約現金。

圖片來自雅虎財經
除了以上三家最近 CFO 宣布離職的公司之外,據硅星人不完全統計,近幾個月來 CFO 離職的公司還包括 Paypal、硅谷大數據公司 Splunk、全美最大食材配送平臺 Blue Apron、健康管理平臺獨角獸 Noom 等。
一些 CEO 和高管們也坐不住了
除了 CFO 之外,一些美國公司的管理層也正在劇烈變動著。其中很多創始人和 CEO 也正在加入這波離職潮。
上周,云軟件上市公司 Five9 的 CEO Rowan Trollope 宣布辭職,導致當天 Five9 股價暴跌 25%。作為一個在疫情中表現搶眼的通訊服務商,Zoom 曾在 2021 年年中向 Five9 拋出了以價值 147 億美元的全股票的收購意向,但當時的 Five9 正在高漲的上升勢頭中,覺得這個價格太低最后拒絕了 Zoom。
然而,自 2021 年 8 月股價見頂以來,Five9 的價值已下跌 70% 以上,目前的市值僅剩不到 40 億美元。

圖片來自 Rowan Trollope Twitter 賬號
此外,加密領域的動蕩也反應在了 CEO 和創始人的離職上。
上個月底,此前被卷入三箭資本破產危機中的加密借貸平臺 Celsius 的 CEO Alex Mashinsky 宣布離職。就在他離職一周之后,Celsius 的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 S. Daniel Leon 上周也向公司遞交了辭呈。
就在今年 7 月,Celsius 由于高額負債向法院申請了申請了破產保護,其資產負債表赤字高達 11.9 億美元,該公司向散戶借款人發放的未償還貸款約為 2.3 萬筆,總額為 4.11 億美元。
在地產科技領域,幾個月前曾因用 Zoom" 暴力 " 裁員上千人沖上熱搜的初創公司 Better.com,最近幾個月來的高管已經幾乎全部跑完。
該公司的通訊副總裁、公共關系主管和營銷主管、華人 CTO Diane Yu 都在 Zoom 裁員事件之后相繼辭職。過去兩年,Better.com 的發展勢頭一度非常迅猛,進行了近 10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高盛、Amex 等頂級機構,估值高達 77 億美金。
按照計劃,Better.com 預計將在今年上市。但就目前高管的大規模的離職情況來看幾乎這個目標幾乎已經不可能實現。
美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 20 年來最差的時期
公司高管們紛紛跑路可能跟當前美國資本市場步入寒冬有很大關系。
隨著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大量初創企業估值持續暴跌,今年以來納斯達克 100 指數已經下跌了超過 30%,標普 500 指數也下跌超過了 20%。美國企業估值腰斬、腳踝斬的不計其數,也讓很多公司的財務和經營風險陡增。

圖片來自谷歌
除了資本市場暴跌,數據顯示,今年的美國 IPO 基本陷入了全面停滯。根據研究機構 Dealogic 的統計,今年以來,美股 IPO 融資規模僅約 70 億美元,總額接近 30 年來歷史新低。
根據安永發布的《2022 年二季度全球 IPO 趨勢報告》,2022 年上半年,美國兩大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 IPO 數量和融資規模分別較 2021 年同期大幅下降 75% 和 94%。私募股權似乎都在盡量避開今年 IPO 市場。

2009 至今美國 IPO 活躍情況,圖片來自于 Factset
今年年初的時候,許多人都對 2022 年的美國科技 IPO 市場充滿期待。因為今年本來可能有多個百億估值級以上科技型創業公司上市,包括估值千億的數字支付公司 Stripe、跨境電商 Shein,以及百億級的線上社區 Reddit、游戲開發商 Epic Games、雜貨配送平臺 Instacart、英特爾的自動駕駛項目 Mobileye、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在線交易市場和運動鞋服經銷商 StockX 等。
但截至目前,這些備受關注的上市企業項目中僅有 Mobileye 提交了 IPO 申請,整個美股市場距離上一次有 5000 萬美元以上的大型科技股上市已過去近 250 天,刷新了近 20 年來最長時間的記錄。
即使是逆風上市,這些公司的表現也不佳。今年第二季度,美股市場上前 10 大 IPO 的總額僅為 25 億美元,但去年第四季度這個數字高達 258 億美元。
分析顯示,整個美國科技市場的低迷至少還將持續到今年結束。美國市場似乎正在經歷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 注:封面圖片來自 unsplash。作者 Nick Fewings,如果不同意使用,請盡快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
(來源:PingWest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