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金融政策宣傳推介,加快推動南沙金融高質量發展,日前,由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南沙開發區金融局主辦的“把握《南沙方案》政策機遇 筑巢引鳳增添金融活力”金融政策推介暨招商大會在廣州南沙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舉辦。
|
從推介會上了解到,為貫徹落實《南沙方案》,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南沙區將7項金融政策任務細化為26條金融工作具體舉措,聚焦重大金融平臺建設、金融開放創新、特色金融發展,落實《南沙方案》金融工作取得了良好開局。廣州期貨交易所首個品種工業硅期貨2022年12月順利上市交易;獲批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深化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12項試點措施順利落地實施,累計交易金額超140億美元;南沙QFLP、QDLP跨境投融資試點政策順利落地,QFLP試點獲批額度超155億元人民幣,累計儲備投資項目超100項,今年2月南沙首個QDLP試點基金獲批落地;廣州首家券商資管子公司萬聯資管落戶南沙,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正式揭牌啟動運行。
最佳實踐地,投資首選地
南沙開發區管委會總經濟師林少禮表示,南沙搶抓《南沙方案》出臺歷史機遇,全力以赴狠抓各項任務落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批重點支持政策相繼實施,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15%企業所得稅優惠已落地;一批重大建設項目相繼落成,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汽豐田五線、南沙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等項目已正式投用;一批重大改革舉措實現突破,首批港澳工程人才在南沙獲頒職稱證書、澳門律師內地執業首案在南沙誕生;一批重點產業項目簽約落地,累計簽約項目超140個,投資額超24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高端制造項目占比達75%,投資驅動效應明顯。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徐秀彬介紹,2022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2596.15億元,同比增長7.2%,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特別是《南沙方案》的出臺為廣州、南沙金融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金融開放創新取得了系列新進展、新成效。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QDLP、QFLP、氣候投融資等試點政策出臺實施,南沙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已吸引46家機構入駐,南沙金融機構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圍繞如何加快推動跨境金融服務創新,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在發言環節提出,建議南沙更好地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和居民提供跨境金融服務,并且重點支持科創企業的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從而推動南沙建設跨境資管中心和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作為澳門金融投資業界代表,澳門國際投資協會監事長楊方恒表示,對于《南沙方案》強調粵港澳全面合作感到十分鼓舞。他指出,澳門國際投資協會成立了首家澳資QFLP基金管理公司,將引入以澳資為主的國際性資金,積極投資南沙的科創企業和科創相關的產業,并探索推動在南沙投資建設產業園,把澳門的品牌企業、優勢企業引入南沙。
灣區大未來,南沙大機遇
南沙開發區金融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錦圍繞《南沙方案》金融政策進行推介,他表示,南沙將從重大金融平臺建設、金融開放創新、特色金融發展等方面著重發力,開辟南沙特色金融發展路徑,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為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提供堅實的金融保障。
一是高標準建設重大金融基礎設施平臺。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廣州期貨交易所以及南沙國際金融島,全力推動大灣區乃至全球跨境資管行業、期貨產業等金融要素資源匯聚南沙,發展壯大。
二是高水平推動南沙金融開放創新落地見效。通過深入推進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私募基金跨境投融資試點、氣候投融資試點、數字人民幣試點落地見效,推動《南沙方案》金融開放創新落實落細。
三是高站位促進南沙特色金融產業提質增效。通過提升政策優勢,設立最高1億元規模的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資金池;加緊打造“1+3”金融扶持政策體系、擬制金融人才政策。為更好地落實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進一步細化“金融業”產業目錄,目前已經初步完成金融科技、交易場所、跨境投融資、綠色金融、保險及人民幣跨境結算等6個細項目錄編制工作。
(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